核能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具有专业的广泛性和人才的多层次性的显著特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也一直以来是核能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第二十五届国际核工程大会(ICONE 25)举行了以“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为主题的专家论坛。本场论坛由来自清华大学的王侃、德州农工大学的Yassin Hassan和北海道大学的Shuichiro Miwa共同主持。
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
Yassin Hassan介绍了美国核专业毕业生和人数情况和趋势,以及2003至2015年相关学位授予情况,简述了为吸引和保留高质量核专业学生所实施的具体举措,例如开展轻水反应堆技术相关项目、设置退役、安全、事故分析等课程,强调了校企合作、多元化奖学金等方面对学生培养的意义。
学校需具备扎实的工程知识、行业敏感性及全球化视野
熊珍琴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SJTU)核科学与工程与工程学院(SNSE)改革性项目化课程设置,以及学院科研方向、科研经费和国际化教育合作情况,强调了核电人才教育需要学校本身具备扎实的工程知识、对核工程问题和需求的敏感性以及全球化视野。
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HEU)核科学与技术学院(CNST)夏虹介绍了学院历史、科研情况、学院项目、实验室情况、国际合作项目等方面的内容,明确了CNST“高层次教育培训为基础和高层次科研水平为基础”的建设目标。
创新体系建设吸引人才流入
Leon Cizelj介绍了国际非营利组织——欧洲核教育网络组织(ENEN)所推出的“ENEN+”项目,该项目将以吸引新的人才加入核行业,在学术课程之外开发人才,保留核行业人才和使其在职业生涯中保持浓厚兴趣为目标。
Hideharu Takahashi介绍了东京工业大学的核专业人力资源开发情况,主要介绍了针对国际核安全和安保机构的”Dojo”项目以及针对全球核专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日本大学网络体系。
苏光辉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方面情况,提出了核专业教育方面的情况和创新思路,并就未来本学科开展的研究与合作方面提出设想。
本次的高峰论坛是ICONE25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加强核电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创新、创造的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建设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