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由上海核工院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联合研究完成的《核电厂检修用水下焊接技术》项目成功通过了由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主持的科研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核电厂检修用水下焊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际銮担任主任委员,10余位来自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田湾核电站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经过认真审阅相关技术资料,并现场查看了核电厂水下焊接实验系统、原理样机以及摇操作水下焊接演示。
核电厂水下焊接实验系统能够模拟30米水深工程环境,满足核电厂检修水下焊接机理研究和设备工艺实验研究的需要;研制的水下自动焊接装备突破了焊接机头环境适应性、焊接机头与焊接件水下相对运动控制、排水气罩气流稳定及密封垫阻燃、焊接视频监控等关键技术,完成了焊接电源与水下焊接机头的集成,实现了遥操作水下焊接。
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建成了我国第一套核电厂检修水下焊接实验系统,并首次实现了水下自动焊接,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前沿。
《核电厂检修用水下焊接技术》是原国防科工委下达给上海核工院的研究课题《堆内构件在役维修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子项。上海核工院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作为合作开发伙伴,历经四年研制开发,克服多重困难,最终成功建成,为核电厂检修水下自动焊接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