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授证典礼上,上海核工院曹克美荣获“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称号,这也是公司首次获得该荣誉。
“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是上海市针对青年科技工作者设立的最重要荣誉称号之一。该评选自2002年启动,迄今已举办12届,旨在激励宣传在发展国家科学技术事业、促进上海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本届评选共有362名有效候选人,最终30人成功入选。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是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核工院始终以打造核能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育扶持,构建完善了体系化的人才发展格局,形成了基于“领域-学科-专业”体系的专家体系,持续推进“961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曹克美现任上海核工院堆芯设计所总工程师,国家电投“961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带头人,公司确定论安全评价学科带头人。
2007年,曹克美研究生毕业后恰逢大型先进压水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十六年来,他始终奋斗在技术一线,与团队一起在非能动的崇山峻岭中艰苦跋涉,创造了多项纪录: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核能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核能行业协会创新团队奖等在内的多个荣誉均为公司承担重大专项以来首次获得。“善作善成、专注创新”成为了他最鲜明的特征。
在“国和一号”六大关键试验中,曹克美作为团队核心人员参与到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整体性能试验(ACME)和熔融物滞留试验(IVR)这两大非能动安全试验中。在公司领导及课题负责人等指导下,他带领团队对每个事故现象、程序模型、试验理论及系统设计等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在研究最关键的时刻,他们先后发现两项试验与对标的国际著名试验存在较大差异。经历了无数次研讨、争论之后,团队甚至主动将IVR试验课题申请延期一年,最终结果证明了他们的坚持是正确的。
曹克美与团队成员紧紧抓住非能动系统在全球首堆开展性能试验的难得机遇,无数次奔赴现场,最大力度参与调试,掌握第一手宝贵的调试数据,努力澄清各方技术问题,为项目成功商运贡献了力量。
在研发高度集成的一体化小堆的过程中,挑战更是前所未有,仅新建一个整体性能试验台架所需的经费就动辄上亿。曹克美凭借对非能动技术的深刻理解,驾轻就熟地运用比例分析技术,提出了适当改造已有试验台架来代替新建台架的方案,最终高质量完成了试验研究任务,节省巨额资金的同时也为项目核准争取到宝贵时间。
曹克美从事核电厂安全研究,主要聚焦于非能动安全技术研究和严重事故研究,包括事故分析、系统设计、程序开发、试验研究等;
研究成果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他成果奖若干项;
获评为第十四届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第二届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青年科技人才;
兼任多个学会理事、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核工院-上海交大热工水力验证联合实验室副主任等学术团体职务;
现任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上海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首届特约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