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高度
banner

林绍萱:坚守在核岛主设备设计的第一线

时间:2017-11-13
分享到:

林绍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工程设备所总工程师、压力容器学科带头人,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业技术带头人,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蒸汽发生器工作组副组长,大型先进压水堆国家重大专项多个设备及试验课题负责人。他长期奋战在核承压设备设计第一线,先期参与秦山一期核电厂、巴基斯坦恰希玛、秦山二期等核电项目,近10年主要集中在CAP1000/1400非能动系列和小型反应堆等多个核电项目设备的研发设计工作,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20多项,多次取得国防科工委、核能行业协会、宝钢集团公司及国家电投公司科技成果奖。 

林绍萱工作照1.jpg

夜深人静,上海核工院C座11层的小办公室里依然灯光透亮,一位中等身材、两鬓斑白的设计人员仍在低头翻阅图纸和文件,忘我地工作着。他就是现任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工程设备所总工程师林绍萱。

自2007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林绍萱就接到了一项关键任务——AP1000关键设备反应堆设备和蒸汽发生器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核岛主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设计负责人,林绍萱倍加小心。他面容和善,说起话来也常带三分笑意,但干起工作来,却一点也不肯马虎。设计、制图、计算、选材、试验、分析...他始终不愿放低任何标准。他常常对同事们说:“我们搞的是核一级设备,安全上属于最高标准。如果工作上不兢兢业业,马马虎虎搪塞过去,那将来哪天出了事故,我们都将是罪人。”对每份技术文件的审核,无论多忙多累,他总是逐字逐句地研读,一丝不苟地审查,极力避免设计文件中出现差错或不足。在他身先士卒带领之下,在他这份认真、较劲的精神和安全意识带动之下,周边的设计人员都深受感染,养成了每个人都立足自身、把好每一道关的工作习惯。

在AP1000技转培训时期,大批人员被派到美国,但任务不能停。人手不足,工程设备设计仍要继续。大家白加黑,五加一,而最繁忙的就是林绍萱,他每天休息时间很少,经常白天喝水都顾不上,夜里时常醒来还在思索方案。他除了工程设计任务,为了帮助新人尽快上手,费尽心思,组织研讨、联系软件公司等等,争取得到全天候服务和指导。在他的带领下各项任务最终都得以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

反应堆堆芯入口流量分配装置的设计技术是核反应堆设计的核心技术之一。西屋研发了导流围板作为AP1000反应堆堆芯入口流量分配装置并为导流围板申请了专利保护,意味着CAP1400出口时将需要付出高昂的专利授权费用。林绍萱认识到:“我们必须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应堆堆芯入口流量分配装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林绍萱挑选了精兵悍将,组建了攻关小组,并提出创新设计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同时关键技术指标优于导流围板方案作为研发目标。

在他的带领下,攻关小组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核反应堆堆芯入口流量分配装置,他为其取名“均流板”。均流板悬挂在堆芯支承下板的下方,具有可维护可检修、流量分配效果好等优点,同时流量分配试验结果表明均流板的流量分配效果明显优于导流围板。“综合比较国内外同类设计结构,均流板结构明显提高流量分配的均匀性,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参加CAP1400流量分配试验评审的专家一致认为。

干燥器是蒸汽发生器的最后一级分离器,其作用是去除初级分离器出来蒸汽中的湿份,保证向汽轮机提供品质合格的饱和蒸汽,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核电站的发电效率。在AP1000技转中,干燥器属于第三方技术,未进行技术转让,未提供设计图纸;在依托项目中蒸汽发生器干燥器直接向美国PEERLESS公司采购。PEERLESS公司预料到未来中国三代核电的广阔市场前景,已计划在中国镇江新建工厂。这样一台设备,如果向外国公司买,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不实现国产化,中国核电将在未来的采购中处于被动地位。

林绍萱想起了国际科技工业界的两个术语:“know-how”和“know-why”。这意思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是一个产品或一项工程的“内在机关”,掌握了它们,就可以拥有这个产品或工程。那么干燥器的“know-how”在哪呢?在于其干燥器板片的结构与制造工艺及其汽水分离性能数据。为了掌握干燥器的“know-how”和“know-why” ,为了研发具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燥器,林绍萱和他的同事们经过调查研究,决定设计采用不同于美国PEERLESS公司的双钩波形板。在制造工厂,他与同事及工人师傅们共同攻关波形板的模压成型、挡水钩的电阻焊等关键制造工艺。在试验现场,他与试验承担方的技术人员联手搞了一整套干燥器汽水分离试验装置,对各种形式的干燥器分离板片进行性能试验。在试验中他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个数据,每一条曲线,每一种结构,那心思比绣工绣花还仔细。

这个项目搞了好几年,最终取得成功。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会上,国产化干燥器获得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事后林绍萱高兴地说:“搞成功这台国产化干燥器的重要性在于,这是我们自己搞的,能切实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

在核电风浪中整整坚守了30年,林绍萱几乎每一天都是在对工作的思考下度过的,从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第一座出口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AP1000三代核电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到CAP1400重大专项,经他处理、解决的核岛主设备研发或工程难题,早已不计其数,他说他这辈子遇到的困难实在太多了,但是无论有多难,总归是要解决,遇到困难就想尽办法解决,慢慢就成一种习惯了。他就是这样一位一丝不苟、不辞辛苦、开拓创新的核电人,一位坚守在核岛主设备设计第一线的设计人员,这条路虽然艰苦,但他毫不后悔,并将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关闭
haoetv